基因調控技術 提高樹木經濟效益
全球暖化日益嚴重,如果能夠增加樹木的「碳」蓄存量,並加以有效利用,將有助於溫室氣體減量。農委會林試所研發出一種「基因調控技術」,可以讓樹木吸收二氧化碳後把碳元素大量累積在纖維素中,不但可以增加「碳」的使用效益,更可降低「造紙」與「生質酒精」的生產成本。(張德厚報導)
在國科會與農委會的支持之下,林業試驗所陳振榮研究員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「基因調控技術」,研究人員先針對世界上生長最快速且造林面積最廣的桉樹,選育出二氧化碳吸收與碳蓄存轉換量為一般三倍以上的品種,並完成基因轉殖體系之建立,再與美國北卡州立大學合作,抑制桉樹中的木質素基因,讓桉樹吸收二氧化碳後,把碳主要儲存於纖維素中,結果成汀㴻蛨薵漱儠霂嬪t量下降了18%,同時也使得纖維素含量增加4.5%。由於使用樹木製造紙漿及生質酒精時,主要是利用樹木的纖維素部分,沒有用的木質素部分,則需要藉由高溫高壓以及化學藥劑來移除,不但不環保也增加生產成本,這項研究成果可以讓樹木的纖維素增加、木質素減少,就有助於降低紙漿及生質酒精的生產成本。陳振榮:『這個產業是可以把大氣裡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木頭裡面,然後重新分配到一個比較可以利用的型態「纖維素」上面,而延長它碳續存的時間。』
陳振榮指出,預估這項研究成果獲應用後,不僅能夠提高林木的碳蓄存量,有助於二氧化碳減量,對於年產一百萬噸紙漿的漿廠,每年也可以增加新台幣12億元以上的收益。而現在正熱門生質酒精產業,在未來的製程中,如能利用此類木材原料,也會創造高額的利潤。
|